当前,随着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受到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受到了农村各方面的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由于身份不确定,职权不明确,导致的村务工作难以“深入”,无法参与村建设发展等中心工作的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目前被当作村里的“杂工”“ 服务员”、“打字员”的现状,不仅阻碍了大学文化优势的发挥,认同感的缺失更是大大挫减了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为改变这一局面,建议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实现由“虚”到“实”的身份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
培养锻炼压担子,使选有实力。针对大学生文化知识较高、基层经验不足的实际,实行“1+X”以村为主、多岗锻炼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村书记、村长“传帮带”作用,引导大学生参与解决本村青年矛盾和问题,强化对农村工作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的指导。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特长、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等状况,积极创造条件,推荐他们到街道相关部门锻炼,增强他们的大局观念和协调能力;推荐到先进村锻炼,让他们实地学习先进村的管理经验;推荐到规模企业锻炼,增强发展村级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深化书记、村长“传帮带”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村官逐步淡化“书生气”、浓化“乡土味”,把他们培养成为村干部的重要“苗子”。
积极引导出点子,使选有信心。为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团支部书记竞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对一”联系制度,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至两名大学生村官,做到平时定期约谈,帮助并指导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大胆开展工作;强化思想疏导,讲明政策条件,做好思想动员,为大学生村官参选解疑释惑,并协调好大学生与村其他候选人的参选的利益协调关系。
广泛宣传树样子,使选有基础。为使大学生村官赢得群众的认可,提高其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建议加大对大学生村干部进村重要意义的宣传,利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黑板报、村级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年龄、知识、思想等优势以及他们积极协助村书记、村长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维护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和为农村青年服务的全面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先进事迹,使群众认识到大学生村官的成绩和潜在的力量,增加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为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团支部书记竞选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